剧目·动态

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2年春,军代表玉琴回到了老家河北曲阳——天下闻名的石雕之乡...

宣传视频
主创团队
    孟冰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总政话剧团团长,一级编剧。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总政行业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五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作戏剧作品69部,其中上演作品49部。这些作品曾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剧目奖、文华编剧奖、曹禺剧本奖,全国及军队重大奖项等。

    姬君超

      国家一级编剧、作曲。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五十余年来由其编剧、作曲的剧目已逾百部。作品获文华奖作曲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共四十八种。著有多部著作及纪实小说。

    李石条

      著名河北梆子作曲家、曾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唱腔音乐设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涉猎广泛,作品涉及多个艺术门类。曾获河北电台举办的河北梆子唱段作品鸣凤奖等奖项。

主要演员
演出院团
  河北梆子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梆子声腔剧种,由山陕梆子自明末清初入京,逐渐京化而形成于北京,在京、津、冀产生巨大影响,流布于华北、东北等地区。唱腔集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于一体。其丰富的剧目、声腔、表演、演唱技艺对众多戏曲剧种、曲艺曲种产生过巨大影响。曾有过秦腔、山陕梆子、京梆子、卫(津)梆子、直隶梆子等称谓。20世纪上半叶,更普遍的称谓是梆子。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一九六〇年, 为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首任团长为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云,现任团长王洪玲。
  该团拥有刘玉玲(二度梅)、王凤芝、李二娥、彭艳琴、王洪玲、王英会六位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及李秀芬、曹友良、殷新泉、丁立树、高德敏、张树群、张四刚、刘凤香、杨秀琴、郭砚夫、金民合等一大批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表演艺术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剧团成立以来,共排演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剧目二百余出,全本《王宝钏》、《蝴蝶杯》、《龙凤呈祥》、《穆桂英挂帅》、《陈三两》、《清风亭》、《窦娥冤》、《白罗衫》、《王春娥》、《朱痕记》、《秦英征西》、《南北合》、《打金枝》、《杜十娘》、《吴汉杀妻》、《活捉三郎》、《周仁献嫂》、《金铃记》、《牙痕记》、《包公卖铡》、《北国佳人》、《村官李天成》、《娘心》、《十八里香》、《前门前》、《定都》、《忒拜城》、《美狄亚》、《春秋笔》、《卧虎令》、《人民英雄纪念碑》、《秋江》等。
  近年来,剧团先后策划举行了“寻根之旅——四省市巡回演出”、“传承之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五省市巡回演出”、“畅想之旅——东北三省五市巡回演出”活动,先后奔赴甘肃、山西、陕西、深圳、浙江、安徽、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州、广州等省市进行商业运作下的演出,把河北梆子这一底蕴深厚的剧种推广至全国范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剧团还多次携《忒拜城》、《美狄亚》等剧目赴希腊、哥伦比亚、泰国、韩国、塞浦路斯等国家及港台地区参加各类国际戏剧节的演出,致力于推动国际间的戏剧交流。
  原创河北梆子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于2019年正式推出,是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作品。该剧的创排、演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现已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并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场演出,先后登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家大剧院、全国政协礼堂及北京市15个区县的舞台。一路走来,受到广大党员干部、观众及戏迷的欢迎和认可、也收获了众多专家及各大媒体的赞誉。2019年11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携该剧先后应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及2019年北京演艺集团原创精品剧目巡演活动,赴福州和广州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剧团及所属北京民俗艺术团和燕山情艺术团,常年参加“民族艺术进校园”、“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及春节庙会等公益性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