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文艺报:展现了当代中国音乐剧的长足进步 ——评中文版音乐剧《基督山伯爵》

发布时间:2023-09-08 13:37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俄罗斯有过很多闻名于世的歌剧,19世纪的《鲍里斯·戈东诺夫》《黑桃皇后》,20世纪的《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战争与和平》等,皆是歌剧史上的杰作,但在音乐剧领域却相对乏善可陈。也许正因如此,俄语版音乐剧《基督山伯爵》才显得格外亮眼。这部首演于2008年的作品是俄罗斯第一部由他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创作的本土音乐剧,保持了俄罗斯同体裁作品上演时间最长的纪录,10余年来不断在舞台上复演,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该剧在音乐、编剧、制作和表演方面都堪称俄罗斯音乐剧的杰作。2014年,该剧还在韩国大邱第八届国际音乐节中获得了“最佳音乐剧大奖”,也说明了亚洲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俄语版歌剧《基督山伯爵》的剧本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发表于1844年的同名小说。作品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设计,又有着背叛与欺骗、罪恶与财富、正义与复仇、希望与良知等永恒的文学主题。作品几乎集齐了通俗小说的所有“要素”,被一些网友戏称为“爽文鼻祖”不无道理。其精巧构思一直受到中外作家的赞誉和推崇。小说的这些特点也让其成为了各种影视、舞台作品取材改编的“富矿”,仅在音乐剧领域,就有两部作品广为流传。除了俄语版,还有一部由美国作曲家弗兰克·威尔德霍恩创作的《基督山伯爵》,特点也非常鲜明。

  尽管大仲马的小说充满了戏剧性,但要将这部约95万字的长篇改编成音乐剧这样的舞台艺术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比如,小说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无法在表演中呈现,必须简化情节、减少枝节,以使剧情节奏更加紧凑、更加舞台化和场景化。俄语版《基督山伯爵》的编剧尤里·金较好地处理了人物和事件的干支关系,比如去掉了原著中小店主卡德鲁斯夫妇的内容就是出色的一笔。对冤情、告别、审判、复仇、救赎等主题的刻画也符合舞台艺术的逻辑。

  剖析全剧结构,其实可以划分为“遭难”和“复仇”两大戏剧板块。“遭难”部分中,前途光明、生活美满的大副埃德蒙·唐太斯在即将升任船长并与心爱的姑娘梅赛德斯举办婚礼之际,却突遭诬陷而蒙冤入狱,被囚禁长达10余年之久。在狱中,他与神父法利亚偶然相遇,在其帮助下逃出监狱,并用神父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埋在基督山中的金银财宝。在“复仇”环节,拥有巨额财富的埃德蒙返回马赛,却发现一切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恋人嫁于仇人,而陷害他的人则过着奢靡的上流社会生活。埃德蒙决心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展开周密的复仇计划……最终,陷害他的费尔南德、维尔福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一架构的设计巧妙地让整个剧情主要集中在监狱和舞会两个场景中展开,更契合舞台剧的要求。当然,改编后的脚本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有的情节由于铺垫和交代不足,导致人物出场略显突兀,算是小小的缺憾。

  和许多音乐剧聘请知名作曲家谱曲不同,俄语版《基督山伯爵》的音乐创作由作曲家罗曼·伊格纳季耶夫完成。罗曼有理工科专业背景,也从事雕塑和绘画工作,是多个摇滚乐项目的负责人。也许正因为他的艺术经历,让该剧有了较为鲜明的“摇滚歌剧”色彩。剧中许多具有咏叹调性质的唱段都属于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这点在作品后半程的几个重要唱段中尤为明显。在这方面,它与安德鲁·韦伯的著名音乐剧《万世巨星》在风格上有不少相似之处。罗曼的音乐抛弃了欧洲音乐剧常见的宏大、厚重的配器和编曲。音乐的整体风格显得质朴、亲切,摇滚风格的曲风又吸引了年轻群体。音乐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是卓有成效的,合唱和重唱段落也相当出彩。对歌唱性的重视,使得旋律性和抒情性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也许正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唱段让该剧一次次征服了普通观众。

  中文版《基督山伯爵》2022年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演出并赢得观众良好反响,中文版在制作和演绎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高度忠实于原作。中文版《基督山伯爵》对原作的“还原度”极高。人物、剧情、唱段高度一致自不必说。该剧与常见的欧美音乐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灯光、舞美、服化道都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舞台设计也结合了华丽主义和极简主义风格,舞台中央矗立了数座大型钢架结构体,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分别充当帆船、伊夫城堡监狱的牢笼与舞场四周的高墙,这也让人禁不住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斑驳的墙壁。中文版在制作上基本原样再现了俄语版的服装样式和舞台布景,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更为精细。比如在俄语版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年纪稍长,使得年轻的水手埃德蒙看上去扮相略显老成;而中文版中,埃德蒙和梅赛德斯都选择了年轻的演员,主要角色的转变也展现了化妆、服装等艺术工种的出色工作。

  其次是较好的语言转译和良好的角色塑造。中文版对俄语版进行本土化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将歌词、对白进行中文译配。这项工作并非简单的“俄汉对译”,这是因为原来的旋律是为俄语而创作的,中文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词与音乐旋律的匹配要更加讲究。因此,如何使译成中文后的歌词能契合原剧的旋律是关键的工作。从最终效果来看,中方团队的工作可圈可点。在角色塑造方面,该剧的难度之一在于东方面孔的演员在演绎西方经典舞台作品时,由于外貌的差异,常常容易让观众“出戏”,但在中文版的《基督山伯爵》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整体表演都较为自然,显示了演员较好的角色塑造能力。男女主人公埃德蒙和梅赛德斯的对手戏也有不少亮点。

  最后是展现了当代中国音乐剧演员的整体实力与国产音乐剧的制作水平。通过考察这几年国内上演的音乐剧,无论是本土原创还是复排经典,都可以明显看到国内音乐剧演员在演唱、表演能力整体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中文版《基督山伯爵》又一次提供了例证。该剧的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展示了较好的演唱水平和较强的表演能力。

  总之,中文版《基督山伯爵》通过对西方名作的演绎,展现了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制作水准。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的剧目之一,契合了“大戏看北京”所倡导的“文化为城市赋能”理念。的确,一个城市的舞台艺术展演的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大戏看北京”能以北京这一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站位,引介一系列高品质的艺术作品,推出数量不菲的舞台精品,为首都观众带来高质量、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这些举措无疑体现了“首善之都”的文化温度。

  当然,作为业内工作者,我们也期盼中国音乐剧的舞台上也能涌现出一大批本土原创的音乐剧。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阔的艺术市场、水准不断提高的艺术家,如果能找准短板,不断探索音乐剧的规律,不断解决音乐剧发展中的问题,推进艺术创作的体制、机制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也能够看到更多由本土艺术团队创作的杰作出现在国内音乐剧舞台上。

  大仲马在小说《基督山伯爵》结尾中这样说道:“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笔者认为,这句话用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上也是合适的。

  (作者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黄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