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新京报:京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打造“新京味儿、新经典”剧目

发布时间:2022-06-30 10:24来源:新京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北京演艺集团五年的最大变化,一个是节奏快了,二是精品多了。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下演出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京演集团却按下了‘快行键’。”

  近些年,演艺市场进入快速转型的重要阶段。北京演艺集团作为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主力军,在过去五年,先后推出了音乐剧《在远方》、舞剧《五星出东方》、杂技剧《呼叫4921》、话剧《簋街》等诸多独具艺术个性、弘扬主旋律故事的作品。与此同时,北京演艺集团也积极探索传统演艺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在疫情期间推出“京演剧场”线上演出平台,至今吸引5亿人次观看;盘活北京的会馆旧址等资源优势,打造“会馆有戏”,积极培育演艺新空间,以创新的市场运营机制赋能好作品,激活国有改制院团的活力。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在未来五年,京演集团将如何焕发活力与创造力,持续助力“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打造?新京报邀请到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对此进行解读。

  “大戏看北京”为京演集团带来难得机遇

  过去的五年,是北京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首都文化建设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新的篇章。“过去的五年,是北京演艺集团自觉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进程的五年,我们是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书写者、讴歌者。”赵佳琛表示。

  赵佳琛介绍,北京演艺集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单位,自2009年组建之初,就肩负着整合资源、繁荣首都文化的重要使命。2018年,蔡奇书记调研市属文艺院团,出台《推进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方案》18条,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各方面支持下,《方案》得到有效落实,改制院团的财政保障水平大大提高,改制院团剧场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蔡奇书记调研文艺设施建设,主持召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这让北京演艺集团的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音乐剧《在远方》剧照。

    

  舞剧《五星出东方》剧照。

  五年间,北京演艺集团的发展由 “打基础、立梁柱、定规矩”进入“强管理、出效益、树品牌”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两年来,北京演艺集团推出了音乐剧《在远方》、舞剧《五星出东方》等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功打响“北京演艺”品牌新形象;全方位提升了市场经营意识;产业链条拓展和转型升级取得突破;集团治理体系更趋完善。“北京演艺集团五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首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我们院团最大的变化,一是节奏快了,二是精品多了。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下演出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京演集团却按下了‘快行键’。我们集中精力打磨作品,两年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力作,行业的影响力大了,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赵佳琛说。

  讲好北京故事,打造“新京味儿、新经典”

  6月24日,北京演艺集团举行了第一次选题推介会,集团旗下“新剧本中心”遴选了包含综艺类、影视类、出版类在内的五大类十个选题方向。“选题推介会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旨在为院团提供选题研发的服务支撑,有效拓宽各院团艺术创作的思路和视野。”赵佳琛表示。

  2021年,北京演艺集团以旗下拥有着30余年历史的《新剧本》杂志为主体,成立了“新剧本中心”。赵佳琛介绍,“新剧本中心”承担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合业内资源,发挥他们多年来深耕剧本创作这一领域的优势,为集团和旗下院团提供选题研发的服务。这也是集团不断提高艺术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选题推介会是抓住一剧之本‘牛鼻子’的制度安排。我们会长期坚持下去。”赵佳琛说。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而立足首都的北京演艺集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什么?赵佳琛认为,北京演艺集团的剧目要站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高度,体现中国气派、首都风貌、北京特点;讲好北京故事,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讲好首都发展的故事。


话剧《簋街》剧照。

  2022年,北京演艺集团提出“两新四化”发展愿景。“两新”就是不断推出“新京味儿、新经典”作品,例如话剧《簋街》、曲剧《茶馆》《北京人》等多部佳作均是反映北京文化与生活的。“北京讲四个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创新文化。‘新京味儿’就是涵盖这些北京文化的内核,不仅仅讲了胡同里的家长里短,而且是讲在北京这片土地上发展、创业的这些人的故事,讲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共同的故事。所以我们将来的作品是聚焦‘新京味儿’,力争打造新经典,努力使我们创作的剧目由普遍剧目变成精品剧目,由精品剧目变成能长年不断演出的经典剧目。”而“四化”指的是“创作精品化、发展品牌化、产业融合化、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提高集团的艺术生产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改革发展活力。

  除了“两新四化”,北京演艺集团“十四五”初步规划了“一体两翼三大板块四大品牌”的战略发展思路。具体为以演艺为主体、体育电影板块两翼并举,突出精品舞台剧的龙头作用,以文体旅融合发展为方向,推动集团演出、电影、体育等“三大板块”相互联动,持续推进原创演艺、剧院管理、新影联院线、国家体育馆等“四大品牌”建设,持续发力精品文艺创作、市场需求、新空间新业态、人才队伍、媒体宣传等“五大发力点”,努力为繁荣首都文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对  话

  新京报:你提到两部作品《五星出东方》和《在远方》,都是主旋律题材。北京演艺集团也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在主旋律作品创作方面,我们有哪些经验?

  赵佳琛:主旋律创作难度是挺大的,难点在于怎么让作品叫好又叫座。叫好,实际上是行业的评价标准,你的作品要达到一定艺术水准,专家才能认可,业内才能认可。叫座,是市场的需求。作品再好,观众不认账、市场不认账,它也不能是好作品。

  我觉得主旋律作品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这两年我们比较成功的作品,都是坚持“双效统一”的结果。我认为关键是选题找好、找准,一定是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比如音乐剧《在远方》,媒体和观众评价为“聚焦小人物,致敬大时代”;再比如杂技剧《呼叫4921》,主人公就是一对平凡的警察父子,而我们通过这部剧,是向平凡英雄致敬,也是向生活致敬,向时代致敬。这些作品,既是正能量、主旋律的,又是亲切、接地气的,普通老百姓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这样的作品,我认为才有可能叫好又叫座,才能传得开、留得下,成为精品力作。

  新京报: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单位,我们如何保持国有改制院团的活力与竞争力?

  赵佳琛:这个问题非常切中要害。改制院团最大的“痛点”就是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我们现在努力要做的是,怎么能既发挥我们国有院团的主力军作用,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又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国有改制文艺院团必须着眼当前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深层生产关系问题,大力创新微观运行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推动形成由主要靠政策驱动转向靠政策和市场两轮驱动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改制院团活力,根本是要提升院团的创作能力,重点是要提升院团演出经营能力,基础是要提升院团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提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播能力,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用作品说话。

  新京报:这些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迭代,文艺市场也开始有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特别是在疫情之下,这种转型会更加迫切。在数字化转型这方面,北京演艺集团进行了哪些尝试?

  赵佳琛:京演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是从疫情开始的。2020年疫情来了以后,我们所有的线下演出都停了,但是我们的练功、艺术生产不能停。所以我们创建了“京演剧场”,搭建了“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演出平台。从上午、下午到晚上,从周一到周日,不同的院团有不同的内容提供上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导赏+演出+揭秘+互动”方式。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做了1000多场直播,4000多条短视频。从2020年至今,有5亿多人次观看了我们的线上演出,集团的粉丝量已经超过230万。

  未来,集团将积极探索线上演出市场效益的突破,致力于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的建构,借助推出数字化产品、线上展演等活动,拓展线上盈利模式,引导观众培育文化消费习惯,进一步实现双效统一。 目前,集团遴选音乐剧《在远方》、舞剧《五星出东方》制作数字网络版本。其中舞剧《五星出东方》是我们和国产手机品牌公司依托前沿摄制技术开启的传统演艺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对剧目进行自由视角、多视角、VR视角的拍摄,并通过运营商平台、手机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演示、展示、传播、分发等,进一步催化传统艺术新的创意以及艺术表达方式,推动传统艺术、文化演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收费市场发展。

  在这里,也做个广告。日前,我们的民族乐团推出了线上演出《国乐最现场》,符合观众手机竖版观看,观看人数有8.4万。7月2日我们还要推出一场契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国乐演出,也希望观众有机会在线上看一看北京民族乐团的演出。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党代会感受】

  “此次党代会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文化中心建设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我们听了很兴奋,这就是我们集团要做的事。市委市政府已经发出了号召,下一步我们要抓紧落实,全力以赴出精品,为‘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打造做出我们集团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