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光明日报:重现古丝绸之路 舞剧《五星出东方》开票

发布时间:2021-05-11 13:26来源:光明日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5月8日下午4时许,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开票发布会。据悉,该剧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现已开票。此次发布会也特别设计在正式演出前,表演剧目中的三组舞蹈片段。声声紧凑的鼓点,和着唯美动感的舞步,让线上线下观众提前体验舞台视听魅力。

  《五星出东方》的题材构想来源于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该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为进一步贯彻“让文物讲故事”的文化传播理念,诠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新疆自古以来就在祖国的怀抱中,各民族心向东方,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主题,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动下,由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疆新玉歌舞团演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正式面世,让文物内在蕴意被更多中华儿女知晓。历时近两年的打磨,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舞剧《五星出东方》向党和人民抒发真挚情感。

  古丝绸之路连接的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文化血脉。从孕育了丝绸之路的汉朝开始,各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分你我。汉代蜀地织锦出现在西域,本就是各民族互相交流的见证。《五星出东方》的主创团队精确捕捉这一视角,展开一段发生在西域精绝古国的往事。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相互融合的故事。”

  为了讲好这个故事,制作方特别组建专家顾问团。同时,主创人员深入和田地区采风,从和田地区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样态和当地各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珍贵的创作素材。

  伴随着全场倒数,5、4、3、2、1,此前布置在民族宫大剧院舞台上绵延起伏的沙丘瞬间被缤纷绚丽的向日葵花海所覆盖,象征着揭开文物神秘面纱,踏进黄沙、穿越时空演绎精彩故事。5月8日下午5时许,舞剧《五星出东方》正式开票。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丁勇,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历史顾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巫新华及导演王舸、编剧许锐、作曲杨帆、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王洋等主创和主要演员出席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