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中国文物报:《五星出东方》用舞蹈“讲述”文物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9 09:07来源:中国文物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伴随着跳动的鼓点,两千年不褪的绚烂色彩幻化成热情昂扬的舞步,铺展在人们眼前……3月17日,建党百年献礼舞剧和北京援疆重要作品《五星出东方》在北京歌剧舞剧院举行项目创排进度汇报会,北京市文联主席陈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丁勇,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等出席,现场展示了剧目精彩片段。 

 

       

       

  《五星出东方》由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以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膊(护臂)为题材,通过舞剧的形式,演绎诠释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各民族同生共荣的时代主题。

  让文物活起来 暖起来

  近年来,文博类节目一段段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成功助推了文物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文物关注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古墓中发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膊(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图片来自新疆博物馆微信公号)

 

  舞剧《五星出东方》力图发掘汉代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悠远的独特审美。该剧把和田文物、服饰、乐舞等文化元素有机置入不同的时空与情境,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

  北京遇见和田 融合民族之魂

  新疆和田地区是北京市对口援建地区,以和田地区出土文物“五星出东方”织锦为题材联合北京、和田两地进行舞台剧创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

  该剧由北京和新疆联合制作,非常有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影响力。丝绸之路连接的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文化血脉。自古各民族就生活在一起,都为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汇集实力主创 讲述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融合

  为创作出符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地位、代表北京创作水准的原创精品剧目,北京演艺集团在国内一流舞剧主创中精心筛选,充分考虑作品艺术特色及品质要求,遴选了导演王舸、编剧许锐、作曲杨帆、舞美设计刘科栋、服装设计阳东霖、灯光设计王洋及造型设计贾雷等在业界最为活跃、创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认可的主创人员。

   

  创排初期,《五星出东方》的题材虽然得到各方认可,但史料素材极为有限,为具体创排带来较大难度。采风过程中,主创团队从和田地区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样态和当地各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珍贵的创作素材,明确了创作的艺术方向与特点。而后编剧十易其稿,众专家也为剧目出谋划策。

  “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是舞蹈的特点,如何通过舞蹈“讲好故事”“讲清故事”是舞剧成败的关键之一。作为大型历史题材舞剧的《五星出东方》既有现实之“事”,也有浪漫之“情”,通过“事”来塑造鲜明的“形象”,通过“形象”来抒发生动的“情”,通过“情”来触动真实的“人”。

  “万方乐奏有于阗”,舞剧《五星出东方》以独特的结构方式和多重视角,讲述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融合,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力争成为舞剧精品。

  目前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五星出东方》上半场舞段已基本完成,作曲、舞段编排、舞美设计、造型服装设计、项目宣传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推进中。计划5月底前完成舞美、服装、道具等全部制作工作,6月进入剧场进行合成、彩排。6月下旬,本剧将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进行首轮演出。7月计划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首轮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