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新京报:国家大剧院首演管弦乐组曲《中轴》

发布时间:2020-10-21 10:06来源:新京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10月20日晚,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进行首演。

  组曲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担任音乐总监并牵头创作,历时1年策划排演,用音乐展现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

  作品由《一城永定》、《坛根儿情》、《正阳雨燕》、《天安九州》、《紫禁三和》、《春度景山》、《水润万宁》、《钟鼓和鸣》、《国之中轴》九个乐章组成。演出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担任指挥,胡琴表演艺术家宋飞、国家一级演员赵聪、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种玉杰等加盟表演。

  这部民族管弦乐组曲取材广泛、设计讲究,《坛根儿情》以鼓曲、戏曲及清代宫廷音乐为素材,既描绘出生动谐谑的市井画面,也蕴含庄严肃穆的皇家文化。《钟鼓和鸣》则以京剧曲牌《夜深沉》为核心音乐主题,结合中国民间传统打击乐与京剧打击乐元素,将当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相融合,乐曲依顺序从1个音到9个音逐步递增,寓意“天长地久”“四季轮回”。

  “《中轴》打动了我。作品既有民族管弦乐合奏、民族器乐协奏,也有声乐、鼓曲等不同形式,可听性、艺术性、形象性都很强。一方面它将民族文化与音乐意象融于一体,形成的乐曲结构、技法、语言和个性,独具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指挥家张国勇说。

  对话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 采风、排演都戴着口罩,这部作品是今年的特殊记忆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用民族器乐来创作这部管弦乐组曲?这与作品表现的“北京中轴线”有关吗?

  叶小纲:用不同的乐器来创作音乐是作曲家的基本技能,包括民族器乐独奏、重奏,西方乐器的独奏、重奏,以及声乐、影视音乐,还有音乐剧。

  选用大型民族管弦乐来表现《中轴》,是中国音乐家的责任,我们身上肩负着向世界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希望能用自己本民族的乐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国乐之声。

  我们这部组曲用中轴线来体现老北京、新北京,多位作曲家从自己的角度阐述对过去、未来的看法。同时,我们也想昭示民族器乐的音乐表现在未来的可能性。

  新京报:《天安九州》这一乐章是由你创作的,可否谈谈这一乐章的创作考虑?

  叶小纲:这一乐章将天安门作为表现对象,成为整个组曲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在音乐中表现的包括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用音乐来展现它作为全北京、全中国的中心。

  这一乐章我选用了大家都能理解的风格,创作它没有我以前创作音乐那么复杂。这个乐章的音响概念就是直奔主题。我想,最核心的表现应该是最易让人接受的表现,我想用这种风格让大家都能理解。我希望这一乐章既是一曲古老的颂歌,也是一曲新时代的赞歌。

  新京报: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在音乐创作和排演的过程中,你们克服了哪些困难?

  叶小纲:从创作到排演,困难还是挺多的。我们作曲家团队去采风的时候,还是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我们都戴着口罩,包括我们排演时也都戴着口罩。

  疫情期间,通过线上视频会的方式,我们进行了六次创排研讨。6月13日,经过了十多天紧张的排练,《中轴》组曲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进行了预演。虽然受疫情影响,并没有观众,但每一位表演者都用心用情地演绎了这部作品。之后,主创团队根据预演的情况,又对作品的每个乐章进行了不少调整和完善。

  大家都没有掉以轻心,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演出。2020年对整个中国音乐界以及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正好《中轴》给这一年留下了特殊记忆。我觉得大家都演奏得很好,气势也很旺。希望随着不断演出,取得更好的艺术成效。

  新京报: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你近年来创作了许多贴近时代的音乐作品,可否介绍一下近年来的创作和未来的创作想法?

  叶小纲:今年我为抗击新冠疫情创作了两首歌曲——《大爱苍生》《樱花满天红》,还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叫《心中的湖北》。这些作品都演出了,网上播出的点击量也很高。

  同时,中国音乐界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为决胜脱贫攻坚和迎接党的一百年生日进行音乐创作。我也写了《美丽乡村》和《井冈回忆》。近年来,我的创作量还是很大的,未来还将围绕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进行更多的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