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光明日报:战疫题材话剧《14天》国庆期间连演三天

发布时间:2020-09-29 08:47来源:光明日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记者从北京演艺集团获悉,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疫情题材话剧《14天》,10月2日-10月4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续上演三天,观众可以登录大眼睛票务网站进行购票。该剧展现了勇敢与成长、活着与幸福、幻想与欲望三条故事线索,9月11日以来在北京儿艺排演场上演后,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肯定。

  小人物视角 散点切入 展现“我们”的战疫生活

  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孩子,因为疫情居家隔离在一起十四天,家庭在分崩离析的边缘,找回了初心;一位不知名小演员疫情期间开通直播,与同样为了生计奔忙的外卖小哥有了交集,面对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两人依旧选择了善良;一位北京援鄂的医护人员,在武汉医院工作期间遇到了滞留在武汉的二愣子“大连”,大连帮助并见证了她实现了生命中重要的成长。“话剧《14天》把创作的焦点对准了疫情下的‘我们’,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是连续发生奇迹的日常,这三组普通人疫情之下的生活变化以及生活状态,普通人如何在紊乱的生活中寻找希望之光,是这部话剧呈现的重点,也是这部话剧的正能量所在。”导演王炳然表示。

  

  14天 不一样的时间点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14天对于深陷疫情中的人们来说,是一个不一样的时间点。正常生活中的14天,转瞬即逝。隔离的14天,与病毒抗争的14天,却是全新的刻度,带来与众不同的感悟。话剧《14天》编剧及导演之一的沈力行表示,当生活按下暂停键,我们再回过头看一看各自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往我们拼命地随着人群奔跑,你追我赶,生怕自己被落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已经丢失自我,忘记初心,心中会有种莫名的的焦虑感。当所有人都停下来,这种焦虑被无限放大,而焦虑放大的背后,是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这也是我们创作《14天》的核心所在。

 

  音乐,《14天》的绝对亮点

  话剧《14天》运用了大量的现场音乐贯穿整部戏,与电影配乐很相似,利用键盘与吉他时隐时现。身兼导演、作词、 作曲、歌者、乐手多职的孙博表示,此次在《14天》的舞台上呈现大量的现场音乐是实验性的一种尝试。现场音乐的呼吸、强弱与这部戏的气质、气氛、表现力完全黏合,充分展现了现场音乐的魅力所在。

  有观众评价,平凡人的视角,琐碎生活的日常,没有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也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话剧《14天》是一部非典型的疫情题材作品,希望观众在平和的叙事中被感动,在搞笑的情节中去思考。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朝乐蒙表示,这部作品叩击心灵,彰显人文情怀,是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实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文艺工作者人文情怀的担当。据介绍,话剧《十四天》立项以来,创作团队共召开创作会议20余次,完成剧本两稿,修改剧本数十次。自剧场开放公共排练场地开始,每天进行将近12个小时的排练。期间,演员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实景”演绎,经常刚排练就已经满身大汗。演员们都表示,通过这种“特殊”的体验,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艰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