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媒体关注

北京日报:传统曲艺也“带货”,线上共度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0-06-25 11:50来源:北京日报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眼下,“直播带货”成了热门,传统曲艺也没有错过这波浪潮。昨晚(625日),端午佳节之夜,北京演艺集团首届线上演出季的第六场——“戏里戏外话端午”在通州台湖演艺小镇小剧场上演,并通过快手、北京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

  本场活动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北京市曲剧团承办,中国杂技团、中国评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北京曲艺团、北京市曲剧团联合演出,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推出的端午文化活动云彩朵朵线上八项主打活动之一,也是端午唯一一场线上演出。

  一张八仙桌,满壶热香茶,方寸间演绎人生百态,北京市曲剧团的一段《茶馆》,让老舍笔下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跃然于舞台之上。客官,您来了!”“这位爷,给您请安了,您吉祥!几声招呼有模有样,北京曲艺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何沄伟、青年相声演员迟永志摇身变为了两位热情的掌柜,以往来迎客的方式连缀起整场演出。

  老北京的商号文化历史悠久,艺术家们就为观众揭开了其中一角,比如,家喻户晓的六必居始于明朝,匾额上的题字竟是由严嵩书写,这段逸闻被北京曲艺团的快板书《六必居》娓娓道来;另一家大名鼎鼎的老字号王致和已传承了三百余年,从落榜举子到一代名商,创始人的经历堪称传奇,北京市曲剧团的《王致和》就由此着笔。另一部根据曹禺的同名剧作改编而成的曲剧《北京人》则包含片段便宜坊”……一个个故事烟火气浓浓,活色生香,让直播平台上的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些既富有传统底蕴、又带着节日祝福的老字号礼物,也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送给了网友。

  其他节目同样精彩。中国评剧院青年演员王丽京、郑岚表演的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和评剧《白蛇传·断桥》选段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最先亮相,博得满堂彩;北京曲艺团京韵大鼓演员李想是骆派京韵大鼓的第三代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韵大鼓的区级传承人,一首经典作品《碧天云外》致敬京韵大鼓里程碑式人物骆玉笙先生;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青年老生演员张颖超和青年青衣演员王思佳共同演绎了河北梆子《王宝钏》选段金牌调银牌宣,一展河北梆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杂技团李宁工作室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李宁的仙人栽豆将中国的古彩戏法与西方魔术融合,不靠任何道具,只凭双手将多个小球变来变去,可谓点豆成兵无中生有

  本场演出也为为期近两个月的北京演艺集团首届线上演出季收官。自55日启幕以来,集团旗下九家院团的艺术家们轮番登台,表演内容涵盖了民乐、歌舞、戏曲、魔术、杂技、木偶剧、儿童剧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