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京演动态

舞剧《主角》西安演出燃动老陕乡情 现场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5-11-03 09:07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当熟悉的秦腔唱词裹挟着铿锵鼓点在西安大剧院响起,舞者们翻飞的水袖与接地气的“板凳舞”瞬间点燃现场。
  11月1日-2日,这部扎根陕西土壤的茅盾文学奖改编舞剧《主角》,赴西安参加第11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完成了两场充满本土情怀的演出。首都文化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宁受邀参加艺术节。

舞剧《主角》“归乡”

与西安观众双向奔赴

  作为一部从陕西土地中汲取养分的作品,《主角》西安站的演出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意义。这里是舞剧《主角》的精神原乡、忆秦娥命运的起点,还是原著作者陈彦笔下故事的诞生地和总编导王玫的故乡。三重在地之缘,让这次演出不再只是一场普通意义的巡演,而是一次“血脉归流”。



  当舞台上响起每个陕西人都刻在DNA里的《三滴血》唱段,充满烟火气的舞蹈瞬间勾连起全场观众共同的乡土记忆。“物资交流大会”,主创团队将关中赶会的真实场景与舞蹈深度融合;《陕西楞娃》以华阴老腔的韵律为基底,舞者们挺胸抬头的姿态步伐,将陕西汉子的粗犷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把陕西人记忆里的赶会场景,鲜活地搬上了舞台。



 

持续打磨提升
以炽热的乡音乡情

 

 

回馈父老

  此次西安站演出在情节与舞蹈编排上,新增了多处调整。序幕中忆秦娥独自奔跑穿越苍茫黄土地,隐喻这里是她走出乡土、奔赴命运的起点;如将原著四位老艺人串联其中,让忆秦娥成角之路的故事线更为饱满立体;如“物资交流大会”调整为可旋转的“活”舞台,让舞台空间的调度和使用变得更为多元,给观众呈现出“推拉摇移”的镜头感。



  从北京、上海巡演,再到此次深情“归乡”西安,舞剧《主角》始终没有停下自我打磨的脚步。主创团队一路倾听各界声音,持续修磨提升,只为让“忆秦娥”以更完整、更动人的姿态,回到这片生养她的土地。


  总导演王玫在采访时说:“调整对于我们来说是‘常态’,从北京、上海再到西安,每一次优化打磨都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观众,更贴近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记忆。舞剧《主角》是我时隔45年第一次带着作品回到故乡,我想说,我带着乡音乡情回来了,我是这块土地的女儿。”

坚守文学深度

以当代舞剧讲好

“中国故事”

  面对78万字的文学高峰,舞剧《主角》凭借极简的舞台美学,将舞蹈的肢体叙事张力发挥到极致,更以宏阔的视野,将时代洪流、艺术传承与个体命运沉浮等命题,凝练为充满隐喻的舞台诗篇。正是这种对文学深度的坚守与对舞蹈本体的探索,使其成为当下舞剧中一个独特而珍贵的存在。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舞剧《主角》制作人董宁在采访中表示:“舞剧《主角》的创作,本身就是一次对‘主角’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不仅是在完成一部舞台作品,更是在回归舞蹈艺术的本质,叩问大时代中个体命运的起伏与坚守。此次我们特意将《主角》带回故事的原乡——西安,从舞段设计到舞台调度,再到音乐表达,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炼与提升。


  我们期待,在秦腔艺术根植的秦川沃土上,以最真诚的创作、最精湛的演绎,与家乡观众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希望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都能在忆秦娥的命运轨迹中,触摸到那份属于陕西、也属于整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未来,我们将继续打磨《主角》,让这部作品以中国气派与人文温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将持续深耕、不断创新,为观众呈现更多元、更丰富的舞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