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演艺集团整合旗下院团设计人才,担纲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设计搭建和氛围营造,组成专业精英团队,紧扣年度活动主题,结合园内景观环境,整体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全面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戏曲园林”,立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传统与当代的艺术融合,缀饰精品文化艺术盛典,渲染节日欢乐气氛,把戏曲之美最大限度地展现给游客,为观众奉上具有中国戏曲艺术特色的主题嘉年华。
北京演艺集团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及项目实施,从旗下的戏曲院团舞美队伍中调集优秀设计人才组建团队,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郑源和郑琳、北京市曲剧团的黄少飞担任主设计师,完成全部景观设计。他们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大型活动舞台设计经验。在集团领导的正确指挥和部署下,统一设计思路、强化分工协作,反复讨论修改方案,不断完善、精益救精,最终得到了各主办单位的充分肯定。
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设计搭建和氛围营造的最大亮点,是创造性地将“戏曲”“装置”这些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与当代装置艺术相互碰撞交融。以戏曲的艺术审美为基底,装置艺术为表现手法,选取传统戏曲视觉符号作为创作题材与表现载体,并增加其他综合材料,彰显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赋予其新的内涵,体现传统与当代艺术交融的时代诉求,为传统戏曲文化探寻创新表达的可能性。
当游客来到北京园博园正门(三号门),广场中央的一组装置设计《戏构》会扑入眼帘,其灵感源自传统戏楼,古建的屋檐、屋脊、吻兽、梁架等元素与当代立体构成设计巧妙融合,生动展现戏曲后台元素仿佛琥珀般凝固在形象中,自然光从可焦散的彩色透明材质中穿过,在地面折射出万千变化,光彩夺目。整体造型含章天挺、气韵自成,继承传统之美又饱含着时代华彩。如果走进四号门,主题舞台设计以红旗造型的台口搭配戏曲文化周主视觉,将红色主题与戏曲元素结合,显得格外简洁大气。五号门内的旗阵景观,又将戏曲舞台上各种旗帜与长城烽火台形象拼搭,布阵严整、气势恢宏,意指中华英雄奋斗之精神永存。
此外,园博园贯穿东西的银杏大道,沿途设有5个“百姓戏台”、2个“票社雅集”、1个“冬奥曲苑”,共8个供社团路演的舞台空间,下沉广场还有一个较大的明天剧场舞台,设计师汲取戏曲表演形态中的多种元素,如盔头、折扇、靠旗、脸谱、乐器、桌椅等加以放大、归类、组合,色彩和造型上追求简练精致,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展演空间和方便游园观众打卡拍照的小品装置,别致新颖,各具特色。
观赏中国戏曲文化周会有目不暇接之感:从阳光剧场的门饰造型和内部美陈,到趣味横生的互动装置“俏花轿”“官帽”“十八般武艺”;从篷房标识、剧目牌、广告牌、水牌、背板、围挡,到车饰、车篷、道旗、地贴,甚至活动手举牌和证书……无论物件大小,处处渗透着设计师的巧思,为戏曲文化周增色添彩,充分展现出北京演艺集团专业演出之外,在大型会展活动中设计搭建、氛围营造的超强艺术创作能力和实力。
国庆七天小长假,北京园博园中国戏曲文化周张开双臂欢迎戏曲知音乐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