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动态>>京演动态

京演集团 10周年重磅巨献 点亮百姓梦想书写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14 10:2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北京地铁是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并运营的重要地下交通设施,从规划筹建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自北京地铁一号线成功开通,迄今为止,北京地铁已开通23条线路,成为北京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中心城区骨干线路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2分钟,年客运量突破38亿人次,北京地铁安全可靠性指标和各项服务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北京演艺集团围绕“中国梦”主题和现实题材创作推出的31集电视剧《北京地铁》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完成首轮播出。期间得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北京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作品通过讲述五对青年地铁小人物的小悲欢,折射出当下时代精神和青年人的精神建构,温情地勾勒出当下普通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坚守,是一部承载着思想深度、时代温度、讴歌劳动人民的精品,同时也是一部填补地铁行业题材空白的电视剧佳作。

该剧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马维干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王鹏执导,集结了国内新生代演员蓝盈莹、邬立朋,演技实力派张光北、高鑫、傅晶及京演集团旗下知名演员李菁、何沄伟、王二妮、芦宏、龙月等众多演艺明星参与演出。

    《北京地铁》的成功播出进一步凸显了北京演艺集团作为首都骨干文化企业的使命担当,对集团影视板块的探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探索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集中展示了集团十年来坚持不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效成果,充分展现了集团文化竞争力,突出体现了北京演艺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领军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求为持续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主创说:

     孜孜不懈、埋头苦干

     担当首都文化骨干企业使命

康伟(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十年来,北京演艺集团担当着作为首都骨干文化企业的使命,承载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职责。为反映北京城市建设成就,集团决定推出一部深刻展现时代发展变迁的电视剧作品。

电视剧《北京地铁》是影视文艺作品中第一部翔实生动地反映地铁建设、运营全貌的作品。作为北京演艺集团从策划、制作到运营,自主运作大型电视剧项目的全新尝试,它深度刻画了以地铁为故事核心的人物群像,通过贴近生活的镜头,讲述了一个接地气的故事。同时,大跨度展现了祖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的轨迹,特别是首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下的时代变迁和产业变革,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奋进。

电视剧《北京地铁》在立项阶段就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关注,本着求进务实的严谨态度和担当文化企业领军者的责任感,集团多次召开项目论证会和专家研讨会,力图脚踏实地创作出一部能够充分反映北京城市文化建设风貌,深刻展现时代发展、贴近生活的精品电视剧。

这是一个讲述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它饱含深情地将北京的这条大动脉——北京地铁与千千万万个在北京生活拼搏的人紧紧联系,并通过它辐射全中国,将全国人民与首都北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北京演艺集团作为目前国内艺术门类最齐全、内容产品最丰富、资产量最大的国有演艺机构,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整合自有演艺资源,积极拓宽影视版块业务,坚持人才兴企战略,着力培育中青年人才,为集团旗下舞台剧演员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促进了演艺融合,助推和扶持集团旗下演艺人才成长发展。

    

扎根于现实生活的精心取材

     马维干(电视剧《北京地铁》编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地铁是我们日常的交通工具,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它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北京地铁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囊括了几代人的奋斗和发展。如何在一部电视剧中表现地铁工作人员的生活和他们的奋斗精神?这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

     故事大纲几易其稿,最终我们将镜头聚焦到地铁中的一个站台,通过对青年人的日常工作和感情生活进行细腻描写,把他们的父辈祖辈这些老一辈地铁工作者、地铁的相关工种、地铁的乘客都带进故事中来,呈现给观众一部带有轻喜剧风格的都市青春励志电视剧。

    《北京地铁》的面世离不开创作团队和制作团队的精诚合作,经过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北京地铁》。

    

坚持现实主义是创作的根基

     王鹏(电视剧《北京地铁》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

我对北京地铁本来就有无数好奇,小时候就惊叹建造者能在地下建立起一条铁路,甚至买一张票在地铁里数次循环乘车,享受在地铁里的旅行。拍摄《北京地铁》的时候,更对拍摄怀有敬畏,地铁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之一,北京地铁也是中国的奇迹。

     扎实的剧本提供了一个起点很高的拍摄基础,其中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紧扣时代和行业特点的故事剧情,都为拍摄工作铺设了一条顺畅的道路。

     地铁里承载了无数故事,故事之中有众多人物,每个人物都会带来惊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路线是《北京地铁》的根本,讲述北京地铁人的故事是我们创作的思路,通过北京地铁这个载体展现北京新时代的生活是我们这部戏的思路。


专家说:

     视角丰富的北京名片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电视剧《北京地铁》把作为北京名片的北京地铁风貌展现到全国人民眼前。由于得天独厚的题材受众优势,能让观众轻松产生共鸣,给他们带来身心愉悦之感,寓教于乐。

     编剧把实际生活和文艺创作融洽结合,能让地铁行业者和普通观众看到截然不同的故事。导演摄影构图标准很高,画面呈现精美,对于环境光的运用和细节(如人物眼神)的处理非常细致。由于导演有丰富的舞台剧经验,使得本剧也产生了舞台调动之感,镜头语言非常纯熟。

     拍摄空间的设计上具有强烈的电影思维,以地铁站为中心,构建上、下两条故事线,绝大多数的故事在地上、地下两个空间中交错展开,井然有序,强烈的真实感带来了了强烈的代入感,使本剧具有非同一般的类型超越性。

    

北京故事的全新视角

     王丹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电视剧《北京地铁》从青年地铁人入手,一步步展现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铁员工们平凡中的不凡,从一个全新的审美视角,将北京的城市呼吸与地铁人的几代追求交织互动。这是北京故事的时代聚焦,更是中国故事的北京新篇。

    《北京地铁》专业细节的多点捕捉让观众感知了不一样的地铁内外,突破了行业剧的创作难点。开合有致的场景调度与动静交替的镜头设计,形成该剧的时空张力和叙事节奏,让观众感知剧中故事就在身边。

     剧情发展不落窠臼,总是在一番又一番认识差异与性格碰撞中出现故事戏剧冲突一而再地反转。原有矛盾与产出的新矛盾推动故事的反转骤变,形成拉动观众注意力的看点。这样的编排使人物的性格得以彰显,使情感和剧情产生变化,让观众对故事及人物关系的走向产生出无穷期待。

   

 一部情感充沛的时代佳剧

     高小立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北京地铁》全剧脉络清晰,汇集了具有时代感和社会热点的地铁故事,巧妙地融入剧情主线及人物关系中。本剧的感情戏小火慢炖,余味绵长,让观众能充分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在与行业戏的结合上完成得相当优秀。

    本剧对主角丁翔宇精神脉络的成长刻画十分突出,尤其是他那种笨拙但又充满韧性的性格,是整个故事中最热血的展现,让观众能够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一步步成长。编剧还给丁翔宇设置了一条扑朔迷离的身世线索。

    在本剧的结尾,关于他身世的揭秘符合人物的性格设置,也成功引出了剧情的大高潮,既有地铁人一家三代、两个家庭的传承意义,又颇具戏剧性。此悬念贯穿全剧始终,结局出人意料,震撼之余,不禁又让人沉思、感慨。


观众说:

     专业度高的励志之作

     王建山(67岁,部队退休干部)

     我和老伴从电视剧开播就一直追着看。这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它的题材很“稀有”,专门讲述地铁工作者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涉及专业的有趣情节,我和老伴都拍手叫好!退伍后,地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始终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这次能以崭新的角度看到关于地铁的故事,我们很满足,也很感慨。几位年轻的主人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地奉献,让我看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缩影,他们继承了我们这代人的坚韧品格,恍惚之间我好像看到了我和战友们年轻时代的影子。这部电视剧是很值得观看的,我也推荐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看一看,等我们团聚的时候再好好聊聊。

    

亮点频出的《北京地铁》

     于思远(45岁,报社编辑)

    《北京地铁》全面又细致地展现了地铁员工的酸甜苦乐,不矫情不煽情不刻意,实实在在而又趣味盎然,充满了生活中的小幽默、工作中的小挫折、感情中的小折腾,人情味儿十足,让人欢笑之余又能陷入思考,结结实实地打动到了我。

     演员们的表演很到位,剧情波澜起伏,节奏错落有致,不浮夸不做作有深度有韵味。这部剧好看、耐看、值得反复看,慢慢咀嚼其中的细腻情感,其乐无穷。

   

 以小见大的温暖故事

     黄馨(33岁,外企会计)

     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北京地铁》,现在每天早上上班挤地铁的感触都好像不一样了。平日里只是看到列车车厢里面拥挤的男女老少,看完电视剧后,对列车员的工作和生活好像也门儿清似的,好像身边就有周喆、秦悦,就有丁翔宇、孟晓黎,这么一想,眼前拥挤的人群也变得亲切了。

     最近还单曲循环着电视剧主题曲《唱给从前的自己》,来北京十年了,十年里被这个城市震撼、激励,也努力、奋斗着,像歌词写的一样,悲喜过往眼前流过,虽然如今我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铁族,但未来我还是会像电视剧里每个小人物一样,努力专注着自己的生活,让一切变得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的未来和电视剧的结局一样,梦想成真!  


     《北京地铁》积极向上又温暖治愈

     李斯琦(26岁,快消品牌职员)

     我以为会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感沉重的地铁辉煌史。但我错了。它十分青春、轻巧、真实讲述了平凡人追梦的故事,令我爱不释手。我从主人公的身上真切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对他们的故事感同身受。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与当下热播的宫斗、言情等题材的电视剧相比,脱颖而出。我们在欣赏跌宕曲折剧情的同时,能够随着故事脉络的发展,体会到不屈的奋斗精神,将思想受益与娱乐融为一体。

     我希望有更多的像《北京地铁》一样的现实题材作品横空出世,让它们为我们的人生呐喊、加油、打气!

   

地铁人说:

    《北京地铁》: 塑造“当代地铁人”群像的佳作

陈子征(站务员,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15号线顺义站区)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北京地铁》高度还原了我们工作的原貌,只是真实的工作中没那么多有趣的“戏剧性”,更多的是在普通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守、是在平凡中的默默奉献、是尽心尽力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不管是剧中主演们为了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克服“重重关卡”在车厢安装Wi-Fi,还是现实中地铁人秉承“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的理念不断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乘车环境,剧里剧外的地铁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的企业使命。

     作为一名站务员,我也许只是北京地铁这座大联动机中的一颗小螺丝钉,但我深知,即使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螺丝钉也肩负着传承地铁精神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展现首都风貌的重要任务、肩负着千万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职责!

   

让“地铁人”成为我们永远自豪的标签

     靳晖(党支部书记,7号线检修中心)

     特别高兴能够看到以自己公司为背景、题材的电视剧,《北京地铁》是一部当代都市类型题材的电视剧,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刻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地铁人的形象,他们充满了平凡的亲情、爱情、友情,也通过自身的情感表现出了首都地铁工作者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服务着万千乘客,也书写着北京地铁的历史。

     电视剧展现的是我们地铁人的缩影,让乘客们更加了解我们,让我们与乘客的心靠得更近。其实不仅仅是银幕上看到的,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铁故事,还有很多的幕后英雄,还有许许多多的专业,千千万万的岗位,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北京地铁是北京城市的纽带,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也连接着我们彼此的心。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地铁人更特殊更重要的使命,而我们也将追随新时代的步伐,以忠诚担当的精神,奉献自己的热情,让“地铁人”成为我们永远自豪的标签。


    《北京地铁》与我们同行

     宗新冉(宣传干事,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

     电视剧《北京地铁》围绕“中国梦”主题,以地铁为纽带,将亲情、友情、爱情,城市发展和人生百态相连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剧情正能量十足。

     作为北京地铁一名普通员工,看着剧中人物演绎自己曾经历过的故事,体会剧中的地铁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亦是收获满满。地铁是城市的地下大动脉,地铁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这部剧的播出不仅仅让更多人看到了地铁员工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更让大家体会到了人生百味,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北京地铁承载着每个人的梦想,也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未来,作为一名地铁人,唯有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才能与北京地铁一起,承载重任,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