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多部作品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好书”“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施耐庵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代表作品:长篇电视剧剧本《大树小树》等;散文集《边走边看》《必须抵达》《说秦腔》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星空与半棵树》等。
当代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国际戏剧协会(ITI)中国中心顾问,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代表作品: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我的大观园》;昆剧《班昭》;京剧《西施归越》;甬剧《典妻》;湘剧《夫人如见》;话剧《兰陵王》等。
北京舞蹈学院著名教授、编导,博硕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20年、2021年“中国舞蹈评论年度推优”获得者等。代表作品:舞剧《雷和雨》《洛神赋》《天鹅湖记》;舞蹈《流行歌曲浮世绘》《我们看见了河岸》《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等;学术专著《舞蹈编创的选材和立意》《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等。
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郝维亚教授、关鹏教授,作品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当代舞奖”。代表作品:歌曲《无我》;民族舞剧《红楼梦》;舞蹈作品《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立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烟雨染江南》。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多次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以及俄罗斯Benois de la Danse(伯努瓦奖)“最佳舞美设计奖”。代表作品: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舞剧《天路》《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话剧《枕头人》《觉醒年代》《在远方》;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代表作《只此青绿》被国家新闻办公室写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多次荣获 “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 。代表作品: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咏春》《孔子》《沙湾往事》《英歌》《五星出东方》等;歌剧《图兰朵》《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粤剧《文成公主》;京剧《母亲》;越剧《重圆记》;秦腔剧《无字碑》;赣剧《红楼梦》;河北梆子《万里江山》等。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造型设计师,荣获“全国化妆造型十佳”“亚洲百杰造型师”称号。代表作品:舞剧《孔子》《水月洛神》《沙湾往事》《梅兰芳》《丝绸之路》《红楼梦》《天路》《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咏春》等。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曾于法国Lissa动画学院学习影视动画,回国后创立正月影像studio,从事CG影视后期特效,舞台多媒体互动影像工作。代表作品:舞剧《五星出东方》《醒狮》《水月洛神》《永和九年》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长征》《党的女儿》等;话剧《右玉》《李保国》《抗战中的文艺》《苏堤春晓》等;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星辰》等;越剧《枫叶如花》等。
北京歌剧舞剧院成立于1978年,原名北京歌舞团,是北京演艺集团旗下9家文艺院团之一,也是北京市市属唯一一家歌舞类专业表演院团。2004年转企改制为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剧院在京演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着眼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秉持“出精品、出票房、出市场占有率”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近年来,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推出了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和精品剧目奖的大型舞剧《天路》,以及大型原创音乐剧《在远方》、舞剧《圆明园》《丝路长城》、现代乐舞作场《清平乐·大都吟》、乐舞诗《紫气京华》、形体剧《化水》、歌剧《杜鹃山》、歌舞音画《你我的北京》、交响组歌《北京颂》、综艺歌舞演出《心动时刻》《北京圆梦》《炫舞飞歌》等一批常演不衰的经典剧节目,原创佳作在各类比赛和评选活动中屡获殊荣。云集了阿云嘎、王二妮、云飞、纪敏佳、周旋、吴春燕、王俪霏、骆文博等知名演员,以及何晓彬、亢竹青等杰出创作人才;多次应邀参加和承办各类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动,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剧院多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首都文明单位”等称号;并荣获“北京市第十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及“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