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动态
宣传视频
主创团队
    编 剧:王新纪
      王新纪,北京京剧院编剧,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由他编剧的作品有京剧《圣洁的心灵》《风雨同仁堂》《水龙吟》《孔繁森》话剧《断腕》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马寡妇开店》《刘巧儿新传》《疙瘩屯》木偶剧《红地球、蓝地球》河北梆子《娘心》北京曲剧《正红旗下》《北京人》《关汉卿》《开市大吉》《茶馆》《四世同堂》、《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春》等黄梅戏舞台剧《严凤英》

      曾获奖项《圣洁的心灵》曾获“曹禺剧本文学奖”;《风雨同仁堂》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红地球、蓝地球》(木偶剧)文华奖;《疙瘩屯》(评剧)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春》(戏曲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金鹰奖一等奖、最佳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此外还有作品获得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北京文学艺术奖等各类奖项。 2000年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导 演:鲍黔明

      鲍黔明,196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完成教学情况:《系统的导演基础理论》课程5个班级、《导演创作实践—毕业演出》课程5个班级、《导演基础实践理论及实践》课程共12个班级、《戏文导演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共2个班级。1982年参加教学至今。完整教过79、86、92两个本科班和三个干部班,除85年半年脱产创作外,在导演,戏文,共修课各班上课。1982年在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指导〈松赞干布〉已收入大百科全书戏剧卷、1985年为首届布莱西特研讨会指导〈四川好人〉、1991年初为86综合班排演易扑生的〈布郎德〉次年发表该剧的“导演阐述”、1993年为91导干班排演〈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首次以全剧的形式向中国介绍这位作家,第二年出表该剧的“导演阐述”论文获学院优秀教材奖、1997年为广东省话剧院指导〈绿色阳台〉次年获得文化部新剧目奖,并作为“中日韩戏剧节”赴日本东京演出、2001年为中国戏曲学院曲剧班排演〈北京人〉(北京曲剧)著作:专著、论文。他于1992年10月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至今)、1995年获话研会第二届导演金狮奖、1999年9月获得学院先进工作者、2000年9月获得学院第二届教学奖、2003年9月获得 北京市教委名师奖、2004年9月获得学院德艺双馨奖。

    导 演:张绍荣

      张绍荣,1978年毕业于北京市艺术学校曲剧班。199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专修班。曾在北京曲剧《龙须沟》中领衔饰演程疯子、《茶馆》中领衔饰演王利发、《四世同堂》中领衔饰演祁瑞宣、《烟壶》中主演九爷、《正红旗下》中主演大姐夫等。1996年与顾威联合执导北京曲剧《烟壶》,获文化部第六届文华导演奖;1998年主演北京曲剧《龙须沟》(饰程疯子)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表演奖;2000年主演北京曲剧《茶馆》(饰王利发),以的卓越表演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由他主演的《龙须沟》《茶馆》赴台湾演出,在宝岛台湾引起轰动效应。2003年与顾威联合执导北京曲剧《正红旗下》获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个人获最佳导演奖。张绍荣自1975年投身北京曲剧,以孜孜以求、不倦不悔的艺术精神,为北京曲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热爱艺术,为人平和,有事业追求的艺术家。

      

    作 曲:戴颐生
      戴颐生,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从事北京曲剧作曲40余年,先后在几十部戏担任作曲。

      由她作曲的北京曲剧有《少年天子》(获北京市新剧目调演优秀作曲奖)、《烟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首届金菊花奖、文华新剧目奖、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音乐奖)和《龙须沟》(获文华新剧目奖)、《茶馆》、《正红旗下》(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音乐奖)、《黄叶红楼》(获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音乐奖)、《箭杆河边的新故事之十不闲传奇》、《花落花又开》、《翦氏夫人》等剧目。戴颐生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为北京曲剧声腔、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为中央电视台音乐专题片《九曲》(获星光一等奖)、电视剧《吉祥胡同甲五号》和《那五》、中国杂技团《中华神韵》和《东方神奇》、北方昆曲剧院《夕鹤》、中国评剧院《红岩诗魂》作曲,这些作品均获成功。出版有《北京曲剧优秀唱段——戴颐生作品集》CD光盘。

    重排艺术顾问:顾 威
      顾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学术评审专家。

      主要表演作品有《伊索》、《推销员之死》、《雷雨》、《流浪艺人》、《李白》、《足球俱乐部》等;

      主要导演作品有话剧《天下第一楼》、《旮旯胡同》、《雷雨》、《骆驼祥子》、《龙须沟》、《大酒店套房》、《古怪的一对》,北京曲剧《烟壶》、《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开市大吉》、《歌唱》,评剧《评剧皇后》(总导演)、《西柏坡》、《红岩诗魂》,京剧《瘦马御史》,昆曲《陶然情》(总导演),豫剧《天职》,柳琴戏《迁变》,朗诵剧《母亲颂》(总导演)等;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剧话剧《不尽长江》、《巴黎人》、《旮旯胡同》及北京曲剧《龙须沟》、《茶馆》等;著有《一同走过——顾威、严敏求艺术文论集》,主编《〈天下第一楼〉的舞台艺术》、《〈骆驼祥子〉的舞台艺术》、《〈龙须沟〉的舞台艺术》。

      多次荣获国家“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京剧节金奖”等,2007年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授予“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主要演员
演出院团
  北京市曲剧团是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单一剧种和单一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的前身是由北京曲艺一团、北京曲艺二团在1953年8月合并而成的北京曲艺团(曲剧队)。1959年12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市文化局直属国营艺术团体。196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北京市红旗单位”1967年4月,剧团更名为北京长征文工团1973年恢复原名北京市曲艺团。1979年10月更名为北京市曲艺曲剧团。1984年4月分别成立北京市曲艺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的建制由此正式确立,北京市文化局所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89年被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评为“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1996年、1998、2008、2012-2014年四度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6年、2009两度被北京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评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北京市曲剧团转企改制。2013年底,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2014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11月划转北京演艺集团由北京演艺集团控股。

  北京曲剧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是由魏喜奎为代表的一代曲艺名家创的一个新兴剧种,1952年,由老舍先生命名为“北京曲剧”。北京曲剧是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孕育而生的真正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它的音乐唱腔是以单弦曲牌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北京曲剧的表演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北京曲剧创作犹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为长,适当上演其它题材。

  北京曲剧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自1952年剧种命名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已创排演出200台剧目,其中《柳树井》、《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方珍珠》、《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北京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黄叶红楼》等剧目为北京曲剧的代表性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烟壶》被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

  近年来,创演剧目屡获殊荣,其中:《烟壶》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剧目金奖;《龙须沟》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北京市委宣传部“十个一工程奖”;《正红旗下》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第五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歌唱》获北京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黄叶红楼》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入选北京市2015年度第二批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花落花又开》2016年获“文化部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大戏项目一类作品”、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第一批);《箭杆河边的新故事之十不闲传奇》2017年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舞台艺术类组委会特别奖”。剧团于1997年、2000年、2013年三度携《杨乃武与小白菜》、《烟壶》、《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骆驼祥子》赴台湾演出。2017年5月携剧目《烟壶》赴德国柏林演出;2017年6月携剧目《黄叶红楼》赴俄罗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