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于我们>>成员单位>>中国杂技团>>院团新闻

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召开2022-2023年度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3-03-01 10: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中国杂技团
  北京市杂技学校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
  召开2022-2023年度工作会议
 
  2月28日上午,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召开了2022-2023年度工作会议。团校党委书记、董事长、理事长吕立民,董事、公司总经理李驰,党委委员、董事、公司副总经理常明,党委委员、学校副校长李奕辉、孙盛雅、罗小英,公司副总经理曹永智、叶宁,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鑫,学校校长助理王梅,艺术家孙力力、王建民出席,全体演教职员工参加。会议由常明同志主持。
  明晰方向 拓越未来
  
        吕立民同志在会上作团校2022-2023年度工作报告。围绕深化改革、赛场夺金、拓展市场、剧场立项、新剧首演、多彩校园六个方面对2022年度团校整体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聚焦集团领导提出的“五个问题”,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并提出“五个要求”,呼吁团校上下坚定信心决心,勇于担当作为,稳步融合前进,奋力谱写“团校一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团校党委将2023年定位为改革深化年、业务拓展年,切实把“团校一体”格局打造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以下五方面要求:
  1、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引领
  2、发力精品创作演出,巩固和放大中杂品牌效应
  3、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团校改革创新
  4、着眼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建设,做好人才和节目储备
  5、深化“团校一体”,夯实融合发展根基
 
         会上,李驰同志首先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团内职工和对团业务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学校师生表达了由衷感谢。然后,聚焦发展问题,追本溯源深入剖析,围绕“价值”“格局”“拐点”三大关键词展开。
  一是分析中杂价值在于创造优秀的作品。中杂作品一方面聚焦能够代表中杂品牌的精品,另一方面也要开发时尚、娱乐和适应市场的商业化产品。将目光从解决眼下的具体问题,转移到解决根本问题上来,用好的艺术作品去更好地实现中国杂技团的价值。
  二是分析了打开格局的正确方式在于艺术家。创造一个优于竞争者的高价值平台,去吸引艺术家来到这里贡献他们的智慧和价值,才能成就中国杂技团真正的格局。
  三是分析了业务建设工作“拐点”所在,即业务工作的全面提升与突破。聚焦重点工作,鼓励演员和创作人员开展计划外创新。号召员工离开舒适区,接受成长的挑战,在改变中“蜕变”。
  李奕辉同志从疫情防控举措、立德树人任务、杂技专业建设、学生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成果、后勤保障及工会工作七大方面阐述,全面总结并回顾了学校在坚持“团校一体”发展理念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杰出成果。一是勇于担当铸堡垒,凝聚合力战疫情;二是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三是加强杂技龙头骨干专业建设,推进团校融合发展;四是招生就业共谋划,“团校一体”优势效益凸显;五是教育教学齐发力,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六是后勤保障能力强,员工工作生活更舒畅;七是不断优化工会政策福利,关心关爱演职教员工反馈佳。
  杨硕、王昆、吴军华、艾金升、杨光、杨田子六位团校优秀职工代表依次发言,分享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体会。
 荣耀时刻 共同见证
  为大力弘扬获奖演员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宝贵精神,提振团校演职人员勇闯赛场的士气和信心,此次会议特别设置了“光荣与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环节,邀请《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节目组上台授予“京演荣誉奖”,在团校演职人员的掌声中,在出征时授予的团旗上郑重地签下“英雄的名字”。
  表彰先进 树立榜样
 
  会上,对2022年度为团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和赢得重大荣誉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中国杂技团

  ·卓越功勋奖·

 

  ·杰出贡献奖·

 

  ·传承贡献奖·

 

  ·杰出团队奖·

 

  ·优秀部门奖·

 

  ·京演贡献奖·

 

  压实责任 明确目标
  会上,吕立民书记、李驰总经理与团校分管领导签订了从严治党责任书、意识形态责任书、安全工作责任书、演出经营责任书、技艺训练责任书、创排制作责任书,保证对全年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全年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从严治党责任书·

 

  ·意识形态责任书·

 

  ·安全工作责任书·

 

  ·演出经营责任书·

 

  ·技艺训练责任书·

 

  ·创排制作责任书·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抓住重点、抓好落实,稳步推进艺术生产、市场经营、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开好局、全年胜,为打造“演艺之都”和“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贡献团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