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于我们>>成员单位>>北京京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新闻

《用音乐讲述党史》 二、艰苦卓绝、改换新天(四)

发布时间:2021-05-21 14:34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京演文化传媒公众号在每周三和周五推出《用音乐讲述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通过音乐讲述党史,重温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到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之路,展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团结御侮、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政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

  

  1933年9月-1934年夏,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后,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破了敌人数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先后进行了包含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在内的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不畏艰险、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1965年4月,这部经典作品基本完成。同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演,从此铸就了这部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

  《长征组歌》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几十年来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成为了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2020年12月20日,《纪念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首演五十五周年歌舞晚会》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成功举办。长征塑造的伟大精神和红色基因跨越时代、穿越光阴,砥砺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