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于我们>>成员单位>>国家体育馆>>公司新闻

【圈重点】对话新华社:冬奥建设者王越讲述国家体育馆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12-17 11:08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国家体育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承担了夏季奥运会体操、蹦床、手球比赛以及残奥会中的轮椅篮球比赛,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室内综合体育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馆将是重要的冰球场馆。 

  

  值得一提的是,129日上午,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王越与新华社记者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讲述了双奥场馆国家体育馆的前世今生。小编将全程对话做了整理记录,满满的重点和干货!来一起学习下~ 

  

  新华社记者:国家体育馆将作为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以及部分女子冰球的主比赛场地,从夏奥到冬奥,经历了哪些华丽变身和大改造? 

  王越:在整个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共产生金牌14枚,其中中国选手获得了11枚金牌(体操9枚、蹦床2枚),是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场馆,并因此获得“福地”、“金窝儿”的美誉。 

  根据冬奥会实际使用要求,国家体育馆进行了必要的改扩建工作,改造完成后的国家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为97836平方米。国家体育馆无论从设计到建设阶段,都坚持将“以体为本” 可持续性理念贯穿场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赛时运营及赛后利用的全过程。 

  作为北京一大体育文化地标,在本次改扩建过程中,国家体育馆坚持可持续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重点: 

  (一)使场馆具备冰陆两用功能。将曾经举办过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场馆经过改造,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就是最大的可持续。国家体育馆作为其中之一,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作为竞技体操、蹦床、手球及残奥会轮椅篮球的主要比赛场馆。经过改造,将作为2022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拥有一大一小两个冰场,增加了举办冰上赛事的功能,同时还对主馆冰面、灯光、斗屏、除湿系统进行了升级,丰富了场馆奥运会赛后运营的业态。 

  我们在场馆北侧新建了训练馆,充分践行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新建训练馆幕墙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冰雪”元素。新建训练馆的外立面设计延续现状主馆、副馆的立面设计元素,从屋顶的造型、立面的选材、空间尺度的划分上都与原有建筑浑然一体。同时,为充分体现冬奥会的冰雪元素,外立面采用双层玻璃幕墙的方案,外层玻璃采用压花玻璃,通过玻璃材质通透性及造型的凹凸变化,营造“冰块”效果,突出冰上运动的特点,凸显冬奥主题. 

  

  (二)在改造过程中,在满足冬奥会和赛后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也充分践行了绿色和可持续的理念。从改造场馆的角度上,国家体育馆取得了绿色建筑二星的级别,这是改造场馆最高的建筑节能等级。 

  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比如先进的体育照明系统。相比传统的金卤灯,在节能的基础上,它还做到了即开即关,除满足冬奥会冰球比赛、转播要求外,为了赛后运营的多样化需求,还预留了可承接高清转播级别的篮球、排球、网球、手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及马术比赛的一键式操作模式,同时还能结合音响、彩色灯光同步编程操作,渲染、调动冬奥赛场气氛,为运动员及摄像提供舒适专业的照明效果。 

  

  在观赛体验上,为了服务保障观众视觉观赏感受。新增的曲面斗屏系统能为观众带来最佳观赏视觉,是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曲面斗屏。综合考虑目前场馆的结构承载情况,兼顾满足冬奥需求和赛后运营大型活动屋面吊挂荷载需求。采用目前冰球场地主流的四面主屏方案,由四面主屏和内侧的四面内屏组成,四面主屏均采用曲面设计,极大的提升了各个方向观众的视觉体验,单面曲面主屏面积达36平方米,整体系统显示面积达160平米,是目前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曲面高清斗屏系统。 

  新华社记者:为何取名“冰之帆”? 

  王越:关于我们的新名字“冰之帆”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来历,其实在之前大家一直都知道鸟巢、水立方,但是国家馆一直也没有一个响亮的小名,所以给国家体育馆“起小名”也是我们一直策划的一个工作,这次借由冬奥宣传这个重要契机我们对外举办的官方征集昵称工作受到了很多粉丝的热情支持。给我们提供了数千个名字,在其中“冰之帆”这个名字既符合场馆外貌,最终结合网友投票、专家评审选出了“冰之帆”这个小名,表示冬奥赛后,国家体育馆魅力魔盒将再次扬帆远航。 

  

  新华社记者:结合冰球比赛和冰面环境的特点,场馆新增设施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王越:在新增设施的改造上,国家体育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运动员优先。首先是整体规划运动员流线,更衣室位于比赛场馆和训练馆,最大限度减少运动员行走距离,提供给运动员一个舒适便捷的赛会体验。在所有赛会制世界级冰球比赛场馆中,运动员流线最短,只有几十米的距离。 

  

  充分考虑到训练、比赛需求,馆内为运动员提供了配置最全的更衣室。每支队伍都有独立的更衣室,为了方便赛时期间运动员和教练的交流,还在赛场边配备了4套赛时更衣室,提供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最为方便合理的流线及使用方案。 

  新华社记者:据了解,国家体育馆对于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已形成一套完善的规划和运营模式,未来,大家可以去国家体育馆体验哪些活动和项目呢? 

  王越:我们在赛时保障、赛后运营及统筹规划上,首先我们从设计施工的角度,不仅仅满足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要求,同时也将赛后运营所需要的功能融入了改造过程中;第二方面从人员的角度,我们建立健全冬奥建设保障工作机制,积累保障经验,实现了人员的可持续。举集团之力,统筹集团建设、运营、保障等人员,保障场馆赛时后勤服务工作需求;建立了冬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工作小组、融合工作小组三级垂直管理机制,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确保“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 

  从运营的规划上,国家体育馆的目标是打造国家级体育场馆品牌,国家体育馆未来将围绕主馆、副馆、新建冰球馆、南广场四大区域,六大空间运营,将以体育赛事为主,兼顾大型文化活动,吸引国际、国家级体育赛事落户,承接国内外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加大自创IP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运营培育;打造智慧场馆,注重科技应用,以“体育+文化+科技”的创新整合,丰富体育和文化内容,增加高科技的观赛、互动与消费体验。 

  同时,我们也会充分保留冬奥会的遗产,冰球将作为国家体育馆未来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将引进世界顶级冰球赛事,举办各类冰球培训、宣传冰球文化,致力于打造国内冰球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展现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冰球的魅力,成为冰球运动者的家园、冰球爱好者的乐园,助力“三亿人上冰雪”以及中国冰球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