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古文诗词吟诵家、国家一级演员、《喜庆堂会》(合著)作者张卫东先生以《北京人生礼俗的艺术交点——堂会》为题,开讲“2023·名家讲堂”。剧团主创,演出部、经营及行政人员到场聆听,讲座由艺术创作室主任段姝主持。
讲座伊始,张先生以北京城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为切入点,讲述了北京文化的两大支脉:源自《周礼》的中轴对称文化和南来的大运河文化;从而延及诞生于“天地人己”相合、注重私密性的堂会文化。
张先生简要介绍了北京喜庆堂会的类型,特别结合剧团表演人才的特点着重讲解了曲艺类堂会。旧时,承应此类堂会演出的表演团体大致分为“江湖生意门儿”和“子弟票友门儿”两大类,“江湖生意门儿”的演出称为“全堂八角鼓”或“什样杂耍儿”;“子弟票友门儿”则称“清门儿”,其演出叫做“子弟八角鼓”。二者相比,前者的演员和曲种,与后者的节目种类较为丰富,但在堂会礼仪方面不太讲究。
张先生从堂会节目的安排,场地的选择、人员的配置、节目次序等方面一一讲解,同时对各类演出节目类型的艺术源流、历史发展及文化意味进行了阐释。同时,先生还介绍了旧京为新生儿办生日的讲究,比如“满月要晚(40天内),百岁(日)要早(99天办)”等等,大家顿觉有趣,纷纷笑谈可在生活中运用起来。
先生的讲座说唱结合,妙趣横生,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旧时京城寿庆活动的样貌,更让我们看到上至皇帝的敬天祭地,下至百姓的敬祖祭神,“堂会”是与每一个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人生礼仪,更是老北京人崇尚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以及中国人理解生命独有的哲学与智慧。
最后,段姝主任代表全团演职人员对张先生表示了诚挚感谢,张先生从“堂会”为要,带领我们共同追溯老北京城的历史,了解千年古都的变迁、百年皇城百姓礼俗的风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艺术创作开拓了视野,带来丰厚的养分。
“名家讲堂”系我团2022年开启,旨在增强演职员艺术修养,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打造学习型剧团持久开展的公共学习平台。今年本讲堂将围绕剧团艺术生产核心剧目来设置主题,邀请各领域专家围绕北京文化、美学赏析、戏剧理论等方面进行讲座教学,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