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战马,提银枪
足穿战靴换戎装
河北梆子《对花枪》讲述了寻夫四十载身怀花枪绝技的姜凤芝,得知其夫罗艺已另有妻儿不认自己与儿孙,羞恼之下与罗艺相约瓦岗寨对花枪认亲的传奇故事。
8月12日下午,河北梆子《对花枪》在首都图书馆完成立戏,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王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京剧名家田冰,我团老艺术家殷新泉、曹友良,我团党总支书记、团长王洪玲及剧团部分领导班子出席观看。
表演艺术家郑子茹助阵 年轻班底再续花枪缘
河北梆子《对花枪》作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2022年为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着力打造的重点剧目,在丰富剧目储备的同时,充分给年轻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与机会。本次,特邀《对花枪》原排主演、京剧名家郑子茹担任导演,班底全部以剧团青年演职员为主,因材施教,为不同行当的优秀青年艺术人才量身定制剧目。
句句经典 允文允武 行当齐全
《对花枪》是一部唱念做打俱全,允文允武的老旦应工戏,对演员综合性要求极高。其中长达半小时的“108句”,集中展现主人公姜桂芝对往事的缅怀以及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作为剧中核心唱段,对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是双重考验。
此外,老旦扎大靠、穿厚底、拿枪下场开打也是本剧一大亮点,在老旦行当中并不多见,由此也开创了“文武老旦”这一行当。
作为一部允文允武的情感大戏,《对花枪》中除老旦行当外,还包括老生、武生、武花脸、娃娃生等各行当的人物角色,体现了剧团行当齐全的大团班底与实力,且这些人物形象刻画丰满,喜中有悲、怒中有乐的丰富情节也让这部戏更具观赏性及吸引力。
克服艰难险阻 挥洒汗水 绽放青春梦想
6月初建组以来,全剧组人员团结一致,克服了高温与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前后经历了二十余天高强度的集中排练,让42年后重现舞台上的《对花枪》有了新的光彩。
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与专家对剧团在经典剧目移植恢复、人才梯队建设上的布局给予高度肯定,一致认为本次《对花枪》的移植非常成功,并为后续的排演提出指导意见。